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中國傳媒大學定點幫扶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縣。學校充分發揮傳媒學科優勢,堅持以新聞扶貧和人才扶貧為重點,積極服務和推動漾濞縣經濟社會發展和“造血”能力提升。截至2018年底,漾濞縣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20.90%下降至1.07%。2019年4月,漾濞縣正式脫貧摘帽。
發揮專業優勢,加強宣傳幫扶。發揮傳媒學科專業優勢,做好脫貧攻堅宣傳工作,營造勤勞致富良好氛圍。幫助漾濞縣建立微信公眾平臺“云上漾濞”,大力宣傳推廣漾濞縣風土人情和人文景觀。協調中央電視臺《生活早知道》《走遍中國》等欄目到漾濞縣拍攝專題節目,聯系中國新聞網記者專題采訪漾濞縣高原特色農業和旅游開發工作,推動當地文化產業和特色經濟廣為知曉。協調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媒體,組織“圓夢班”“核桃節”“綠鏡頭發現中國”等多個大型系列報道,著力提升漾濞縣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組織美術設計等專業學生到漾濞縣采風,通過文化藝術下鄉等形式幫助當地開展形象設計和宣傳。配合編寫“鄉土教材”《家在漾濞》,記載當地風土人情,弘揚民族文化。
發揮人才優勢,推進智力幫扶。結合漾濞縣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選派新聞傳播、農業經濟管理等學科領域教師赴當地掛職副縣長,并開展針對性幫扶。學校為漾濞縣干部開辦專題培訓班,量身定制特色課程,實行“費用全免”政策。先后舉辦“干部領導力專題培訓班”“黨政領導干部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等,培訓黨政干部、專業技術人員等500余人,為當地脫貧攻堅、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干部人才支撐。組織文化旅游方面專家調研當地文化旅游業發展情況,對石門關等旅游景區的開發和發展戰略及鄉村民族文化旅游業發展進行診斷把脈,對漾濞構建全域旅游建言獻策。
發揮資源優勢,鞏固脫貧根基。推動“圓夢班”項目落地,爭取120萬元幫扶資金,先后資助60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積極協調國家相關部門和單位為漾濞縣順濞鎮哈臘左完小落實薄弱校改造項目資金100萬元,為新建太平鄉中心幼兒園爭取捐贈100萬元,將漾濞縣黑惠江流域治理工程項目資金增至4279萬元。安排學校出版社,為漾濞縣捐贈圖書349種,價值10萬元。組織醫療專家組到漾濞縣開展巡診治療,為39名老人進行免費體檢,為48名疑似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實行免費篩查,安排確診的10名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到接受免費手術治療,共為患兒家庭節省費用2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