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梧桐葉落,銀杏金黃。2019年11月10日,中國傳媒大學六十五周年校慶活動日近4000名校友懷著激動的心情回到母校,同在校師生一起共慶母校華誕。一段段悠揚的旋律,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激發起校友們內心深處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更激揚起校友們心中火熱的愛校豪情。
光輝歲月,我與中傳一同走過
回顧六十五年漫漫發展之路,從良鄉到南禮士路,再到定福莊,由最初的訓練班到如今的“雙一流”大學,在一代代廣院人、中傳人立德樹人、接續奮斗下,中傳走過了六十五年的光輝歷程。
曹璐教授1959年畢業后就分配到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任教,兢兢業業六十載,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翻閱著學校的新版宣傳畫冊,曹璐教授不禁回憶起與中傳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喜悅,“從灰樓到如今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是我事業的全部?!睂χ袀骱徒逃聵I的熱愛,已融入了她的骨血。
“當年學校不僅教會了我們專業知識,更讓我們明白大學生必須時刻將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扛在肩頭”,作為廣院第一屆無線電系畢業的本科生,吳桂英對母校的感情溢于言表。談到當初廣播局局長講授的形勢與政策課,她無比感激母校對學生進行的國家政策和國際視野的培養,讓他們的事業走得更遠、更穩。
1954年出生的高慧燃研究員與中傳同齡,伴隨中傳走過了41年歲月,她見證了校園從簡樸平凡到美觀大氣,“經過幾代中傳人的努力,學校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水平更讓人刮目相看?!?/p>
建校65年來,中傳為黨和國家培養了10萬余名畢業生,大多數活躍在傳媒一線,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工作著、奮斗著。學校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老一輩廣院人的辛勤付出,更離不開年輕一代的拼搏努力。新聞學院王錫苓教授與中傳的緣分始于2002年,她進校讀博,十余年來秉承著老師的畢業寄語——“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暗弥獙W校成功獲批‘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教師的她激動萬分、充滿自豪,“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意味著學校的使命任務更重了,也意味著自己的責任更大了?!彼缡钦f。
“新版校歌MV的編曲我們做了很多嘗試,融合了管弦樂器甚至搖滾樂,最后向大家呈現出的是多種風格融合的作品。它非常有時代性,而且很年輕?!毙掳嫘8鐼V的編曲王鉉有著說不完的話。
“我經歷了學校這些年日新月異的發展”,今年是蔡雨在中傳學習的第七年,由2013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電視編輯方向)本科生到2019級廣播電視學博士(碩博連讀)。體育場和游泳館的建成開放,“刷臉”進校,無車化校園讓“海底撈”大學美譽更加名副其實。校史館和中傳文化廣場的開放成就了新的文化地標,也豐富了同學們的校園文化生活。作為風華正茂的小白楊,她與中傳的故事還很長很長。